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

痛經

【 痛經的醫學定義 】
痛經是現代女性最常見的月經失調的疾病,它是指在經期前後或在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、有墜脹感、伴有腰酸或其它的不適,影響工作及生活。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。
【 痛經的醫學分類 】
 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
(1)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;繼發性痛經是因盆腔器質性病變所致的痛經,如子宮內膜異位症,子宮肌瘤等。
(2)原發性痛經是指從第一次月經來潮就開始發生的經期腹痛,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。
(3)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、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,後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。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,也能引起腹痛。繼發性痛經的原因,多數是疾病造成的,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盆腔炎、盆腔充血等。
祖國中醫對痛經的認識
祖國醫學認為:
(1) 氣滯血瘀:素多抑鬱,經行時復傷情態,肝氣更鬱,氣滯血瘀;
(2) 寒凝胞中:經期冒雨、涉水、游泳或感寒飲冷坐臥濕地,寒濕客於胞絡;陽虛體質,陰寒內盛,衝任虛寒;寒使血凝,經水遲滯而生痛;
(3) 濕熱下注:素有溫熱內蘊,流注衝任,阻滯氣血,經期產後而感濕熱;
(4) 氣血虛弱:素體脾胃虛弱,氣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後,氣血俱虛,血海空虛,衝任胞脈失於濡養,加之氣虛血滯不通;
(5) 肝腎虛損:禀賦素弱,肝腎本虛;或多產房勞,損傷肝腎,精虧血少,衝任胞脈失養,經行後經血更虛而致痛經。
【 痛經的治療方法 】
北京國濟中醫醫院中醫婦科專家組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驗證總結,國內首創的“全息通導療法”, 該療法能夠活血化瘀、消瘀散結、清熱解毒、疏肝理氣、化瘀止痛之功效;使用次療法治療,具有療效好、見效快、療程短、副作用小等特點,是目前治療痛經、子 宮肌瘤、卵巢囊腫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乳腺增生及慢性盆腔炎性包塊等症的首選方案。
【 治療痛經的特效藥物 】
在“全息通導療法”原理指導下,專家組研製的“ 痛經丸” 具有活血化瘀,理氣止痛之功效;用於治療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或盆腔炎、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痛經等。 “ 痛經丸” 具有療效好、見效快、療程短、副作用小等特點,是目前治療原發性痛經及繼發性痛經的首選良藥。

1 則留言: